谁促成了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联展?

        中国三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多少游客为了一睹其风采而千里跋涉。而10月18日在洛阳博物馆开幕的“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让观众得以一站式尽享石窟艺术盛宴。

        上述问题的答案,在19日下午举行的龙门石窟申遗成功20周年学术交流大会上找到了,正是多位专家口头的热词:数字化!

◆促成三大石窟联展的“幕后功臣”:数字化!

        开展当天,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洛阳博物馆尝鲜后感慨万千,“震撼”已经不足以形容,还要加一个词“神奇”,是变戏法般的神奇。


        除了可移动文物外,那些标志性的大型石窟造像、洞窟也被“搬”进了展厅。身在博物馆,却有一种来到了三大石窟现场的感受。

        印象深的有三个:龙门石窟“龙门f观世音”的虚拟数字修复和彩绘复原,云冈石窟第13窟南壁7立佛龛3D打印等比例复制品,以及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的敦煌三个复制洞窟。

        三大石窟联展之所以实现,契机当然是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这个时间节点,而更重要的基础便是数字化、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让石窟得以走出家门走向远方。

        “三大石窟为什么可以在洛阳‘开个会’?是数字化带来的这种可能性。”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李志荣说,敦煌的壁画从它的墙壁上飞到了这里,龙门古阳洞从崖壁上飞到了博物馆,云冈20窟的大佛通过VR肉眼可见,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思议的。

◆步入3D打印时代,石窟寺窟龛“替身”常去远方串门

        在联展的“塞上皇冠 巍巍云冈”展厅,3D打印窟龛、洞窟VR让观众大开眼界,其中的第20窟大佛3D打印品、云冈石窟第13窟南壁7立佛龛3D打印等比例复制品更是宛若置身云冈。

        在接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表示,近年来,云冈石窟在传统的研究和保护方法进行的同时,主要是发展了数字化建设。

        他说:“石窟的数字化既有数字的采集、存储和档案的建设,同时在三维激光扫描的基础上,进入到了更高的3D打印时代,云冈对多个洞窟进行了复制,而且是高精度原真性的,实现了石窟走向世界。”

◆数字化为学术研究“打底”,有巨大应用空间等待开掘

        数字化让文化遗产从保护研究的学术领域,真正走向公众,但数字化应用的前景远不止于此。李志荣在交流会现场展示了一棵树状图,石窟寺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包括保护、综合研究、管理、展示、考古等。

        在三大联展的“中原明珠 泱泱龙门”展厅,多位观众围着“龙门观世音”啧啧称叹,大家惊叹的不仅是菩萨身姿的优雅婀娜,还有复原前和复原后的3D打印复制品的强烈对比。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粤ICP备20221489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