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第12窟1:1复制窟”是由云冈石窟研究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世界上首个可拆卸的3D打印数字化石窟,依托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对云冈石窟实施信息保护的同时,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起来”并“走出去”。2020年6月12日,由浙江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与山西省云冈石窟研究院承办的《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特展在浙大艺博馆开幕。12窟复制窟开启了走向全球巡展的第一站,迈出了“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云冈石窟第12窟,又名“音乐窟”“佛籁窟”,前殿后室,入深14米,宽11米,高9米,集中表现了佛教弥勒天宫的壮丽与辉煌。其中,前殿壁雕上呈现出中国古代最早宫廷交响乐团演奏琵琶、筚篥、古琴等各种中西式乐器的天人形象,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在开幕式发言
云冈石窟第12窟原比例3D打印复制窟项目是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于2017年3月正式立项开工。2年多的时间,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合作,攻克了数据采集、结构设计、分块打印、上色等多项技术难关。为了能够让3D打印石窟移动展览,团队选择了轻型材料,且将石窟分成近百块,装在8个标准海运箱里进行运输。打印石窟与原石窟1比1复制,整个石窟体积超过2000立方米,而重量从上百吨变为了不到5吨。
2018年6月14日下午,“云冈石窟十二窟3D复制项目”启动仪式在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举行。之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运用20台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型高精度工业级3D打印设备,7*24小时不间断的打印制造,如期完成了模块的3D打印工作。并同步完成了模块拼接、质感层处理、背部加强层处理等工作。同时研发设计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升降逐层拆装”结构,该结构支持快速拆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布展和撤展,最大化的节约了展览成本,提高了展览效率。
2019年3月~11月,5名艺术工作人员历时8个月,通过反复对比才完成了全石窟的色彩还原工作,云冈石窟第12窟复制项目正式宣告完成,随时可以开启“行走”世界的旅程。
2019年12月30日,云冈石窟12窟复制窟集装箱车队,驶离深圳美科图像总装车间,运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进行首展。5人组成的美科图像安装团队于2020年1月6日开启安装布展工作,并在1月20日基本完成云冈石窟12窟复制窟的安装工作。再一次验证了云冈12窟复制窟快拆快装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