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美科助力“丝路华光”三大石窟联展

            万里云山丝路情,石窟艺术远扬名。2020年10月18日,是文物和艺术展上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古都洛阳将迎来一场盛大的文化和视觉盛宴。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举办学术交流大会之际, 由龙门石窟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主办,洛阳博物馆协办的“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10月18日上午10:00在洛阳博物馆隆重开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三大石窟举办的大型艺术联展。三大石窟,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明珠联袂、熠熠生辉。

        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作为世界首例3D打印复制石窟和世界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窟的制作方,为本次展览主办方提供了多件石窟造像的原比例3D打印复制品。因为本体所处位置基本都在5米之上,游客根本无法近距离仔细欣赏这些精美的石刻造像。而美科图像和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运用高精度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复制造像,让普通游客和参观者近距离欣赏和研究这些1500年前的石窟造像变成现实。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接受采访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表示,近年来,云冈石窟在传统的研究和保护方法进行的同时,主要是发展了数字化建设。他说:“石窟的数字化既有数字的采集、存储和档案的建设,同时在三维激光扫描的基础上,进入到了更高的3D打印时代,云冈对多个洞窟进行了复制,而且是高精度原真性的,实现了石窟走向世界。” 

        本次美科图像制作的展品中还有一件 海外流失回归文物数字化虚拟修复的3D打印造像— —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据调查,该龛主尊释迦牟尼佛头像1907年至1920年期间被盗,先被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20世纪70年代末被美国收藏家购买、收藏,1991年春由陈哲敬购得。1992年10月陈哲敬来到龙门,同龙门古阳洞的高树龛释尊头部盗凿接口完全吻合,证实该佛首为高树龛的主尊释迦牟尼佛头流失文物的回归。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高树龛佛头像回归至今已14年,2019年年初,龙门石窟实施高树龛高精度数字化工作,为其建立了高精度模型,同时把回归佛头做了同样精度的高精度模型,之后进行数字化拼合,实现了高树龛的数字复原,并且进行复原后的3D复制。


        这是应用石窟寺数字化技术,实现回归文物数字和劫余石窟遗迹之间的数字复原计算,完成其虚拟复原的一次尝试,是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深圳美科图像有限公司联合启动的龙门石窟古阳洞四大龛和高树龛3D打印项目。项目的关键技术是由图像拍摄和三维扫描技术来记录文物本体的色彩、空间和三维数据,形成可以在计算机上编辑和转化的高精度数据。数字化让文化遗产从保护研究的学术领域,真正走向公众,但数字化应用的前景远不止于此。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在交流会现场展示了一棵树状图,石窟寺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包括保护、综合研究、管理、展示、考古等。

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接受采访

        数字化只是一个技术方法,我们希望为真正的学术研究打个底。”参与了龙门石窟数字化建设的李志荣说,目标是,希望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一个矿藏级别的资源,和石油等矿产一样,但区别是它取之不尽。现在数字技术已经达到了对文物记录的可复原水平,也将为迎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做好准备。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粤ICP备2022148941号